
深水區攻堅·“三定”破局
——寫在集團扎實推進“三定”工作之際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站在不進則退的歷史關口,“三定”已是沒有退路的背水一戰,更是攸關存續的生死抉擇。不改,將被時代浪潮吞沒;變革,方能闖出突圍新路。這是涅槃重生的陣痛,更是化繭成蝶的契機。陜西環保集團“三定”工作推進會的召開恰似一聲春雷,激蕩起深化改革的最強音。面對這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集團全體干部職工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共同書寫精兵簡政、提質增效的改革新篇。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從商鞅“徙木立信”開啟變法先河,到王安石“天變不足畏”力行新政,歷史長河反復印證:改革是破除積弊的利刃,更是激活生機的密鑰。此次“三定”工作,是集團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論述的生動實踐。按照省國資委在全省國有企業的統一部署,通過“定機構、定職數、定編制”的精準施策,既打破“疊床架屋”的機構冗余,更建立“如臂使指”的治理體系。數據顯示,集團總部在此次“三定”中率先垂范,部門壓減4個,人員編制精簡28名,管理人員職數削減13名。這一精簡力度,彰顯了集團改革的勇氣和建設“五型”總部的決心。同時,二級企業也將按照省國資委的要求,管理部門數量不得超過三分之一,管理部門人員編制不得超過三分之一,部門負責人管理幅度不得低于7人等。這組“瘦身健體”的數據背后,彰顯的正是“刪繁就簡三秋樹”的改革智慧。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改革不是紙上談兵的藍圖描繪,而是動真碰硬的攻堅克難。古有張居正推行“考成法”整飭吏治,今有推行構建“小總部、大業務”管控體系。二級企業管理部門“雙三分之一定額”的硬核約束,部門負責人管理幅度“七人基線”的科學設計,為組織架構注入“強筋壯骨”的基因。“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唯有打破“坐而論道”的窠臼,方能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起而行之”、開疆拓土,當人才資源如活水般流向業務前端與基層一線,價值創造的源泉必將噴涌勃發。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改革既需制度設計的巧思,更需人才選育的匠心。從唐宋科舉“選賢舉能”到今日公開競聘“賽場選馬”,人才選拔的公平基因始終是改革成敗的關鍵。集團總部打造“三定”樣本的實踐中,通過建立“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的競爭機制,讓人才如春苗般破土競發。當崗位設置實現“崗得其人、人適其崗”,當管理幅度達成“張弛有度、收放自如”,組織肌體便煥發出“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的生機活力。
“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深水區攻堅尤需上下同欲、勠力同心。集團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專班運作的推進機制,是航船的“壓艙石”與“指南針”。二級企業主要負責人扛起“第一責任人”重任,既要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戰略定力,更需“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勝魄力。從管理部門“集約化”支撐保障,到業務部門“多元化”創造價值,每個崗位都是改革鏈條的關鍵一環,每名職工都是破局開新的重要力量。
COPYRIGHT ? 2015 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技術支持:陜西環保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347號 陜ICP備15009596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