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善在水,水利陜西。
2016年以來,省委、省政府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提出系統治水、柔性治水、協同治水的新思路,變約束短板為新的競爭優勢,規劃到2030年關中地區初步建成安全水系、健康水系和優美水系。
1月5日,記者從省水利廳了解到,目前在補充完善《關中水系》規劃的同時,水利部門正在下大力氣跟蹤推進關中水系規劃中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協調將引漢濟渭輸配水工程統籌納入國家172項重大水利項目。東莊水利樞紐除環境影響評價正在抓緊協調外,其他前置要件已經全部辦結,可研報告批復在即。斗門水庫列入國家中型水庫規劃,組織專家對澇河渼陂湖水系生態修復工程可研報告進行了審查。對秦嶺北麓渭河南岸再造一條人工河道、優化調整總體格局、保障生態用水等重大問題進行研究。
統籌解決規劃區生態用水問題,擬在關中西部建設通關河水庫,中部實施秦嶺北麓水生態修復,東部開展黃河小北干流治理,打造黃金水道等三項作為重大措施納入規劃內容。引漢濟渭調水經充分利用后,保留部分生態用水,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
堅持系統思維,水利部門與相關廳局就關中城市群、黃河沿岸城鎮帶、渭河生態區、美麗鄉村建設、旅游及觀光農業等專項規劃進行充分對接,努力提高規劃實施的綜合效益。與省國土廳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務實協作機制,并就灃東斗門水庫、澇河渼陂湖、渭南鹵陽湖、渭河生態區、黃河小北干流治理等建設用地問題達成共識。會同省國土廳、省林業廳等單位赴黃河水利委員會就小北干流治理與黃河西岸土地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程有關事宜進行銜接匯報,對兩項工程的協調實施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與省氣象局達成意向共同實施秦嶺北麓增雨留水工程,將提升人工影響天氣和水文氣象服務,實施秦嶺北麓汛期空中調水納入規劃,有效增加秦嶺北麓天然降雨量及水環境容量。
與此同時,補充完善“八水繞長安”內容,將“八水繞長安”重點工程納入規劃內容。重點研究河湖濕地與生態景觀統籌建設,秦嶺北麓河道水系連通、生態補水,漕運明渠恢復、雨洪資源化利用等問題,擬通過自然修復和系統化綜合整治,恢復“八水繞長安”歷史盛景,使水更加豐盈、清潔,讓西安因水而靈動、秀美。
組織專家系統研究漕運明渠的歷史沿革,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沿線城市規劃、河道現狀等因素,在西起渭河干流寶雞峽林家村渠首水庫,東至潼關二華排洪溝入渭河處,將渭河南岸清姜河、石頭河、黑河、灃河、灞河等37條支流和渼陂湖、昆明池、漢護城河串起來,在橫向人工水道與支流交叉的地方形成濕地等節點工程,與人工水道、天然河流及水庫聯合調節,形成一條綿延342公里的人工“渭河”。局部恢復漕運明渠漢護城河至新筑段及二華夾槽排洪溝石堤河至長澗河段,增加蓄水容積5000萬立方米,擴大水面面積20平方公里。
2016年,我省全面啟動渭河生態區建設,渭河水生態空間確權試點列為全國水流產權確權六個試點之一;選擇長安區王莽鎮等區域開展秦嶺北麓水田修復試點,恢復水田2000畝;加快推進關中水系規劃重點項目——斗門水庫及秦嶺北麓生態水庫前期工作;制訂下發了《關于扎實追趕超越系統治水興水的意見》《全省江河庫渠水系聯通聯控聯調實施意見》,起草了《陜西省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實施方案》。
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我省編制完成關中水系規劃項目分期實施意見。根據工程緊迫性,先易后難,先期實施河道治理、水資源調蓄、分滯洪、連通等工程,逐步實施景觀、濕地、修復等工程。
下一步,將以“八水繞長安”為主,全面啟動關中水系建設。推進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引漢濟渭輸配水等骨干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中央更大支持。
關中水系建設正在闊步啟航,通過全面系統的水系治理,屆時關中地區必將呈現“秦嶺為屏,渭水為脈,山環水繞,水景相依”的美好景象,助力陜西經濟社會實現新的騰飛。(據陜西日報)
COPYRIGHT ? 2015 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技術支持:陜西環保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347號 陜ICP備15009596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