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環境報社發布了2016年國內國際十大環境新聞。
本次評出的2016年度國內十大環境新聞是:“生態環保改革制度密集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環境質量改善目標”;“中央環保督察正式啟動,全年共督察十六省(區、市)”;“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開始試點”;“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環保目標完成情況報告”;“《環境保護稅法》獲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首次聯合實施高級別預警應急聯動”及“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
本次評出的2016年度國際十大環境新聞是:“《巴黎協定》生效,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踏上新起點”;“《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啟動,G20杭州峰會通過行動計劃”;“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召開,UNEP換帥”;“《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又向前邁出一大步,全球限控氫氟碳化物”;“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召開,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環境犯罪行為增多,自然資源年損失以千億美元計”;“瀕危物種再發預警,物種保護現狀喜憂參半”;“肯尼亞焚燒上百噸象牙和犀牛角”;“超強厄爾尼諾影響全球氣候,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和“國際航空減排市場機制形成”。
2016年國內十大環境新聞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1 生態環保改革制度密集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推進
12月2日,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推進會議在湖州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一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圍繞解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重大瓶頸制約,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全面推行河長制、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等一系列重要改革制度先后密集出臺,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正在逐步建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推進。
2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環境質量改善目標
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12月,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了“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的約束性指標和預期性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2項,到2020年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為落實《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2016年1月,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在河北省開始試點。
3 中央環保督察正式啟動,全年共督察十六省(區、市)
為落實《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2016年1月,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在河北省開始試點。7月和11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分兩批對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云南、寧夏、北京、上海、湖北、廣東、重慶、陜西、甘肅15個省(區、市)開展督察。
9月,《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出臺。
4 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開始試點
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17年6月底前完成試點工作,2018年6月底前完成省以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調整工作。11月,經批準,河北省和重慶市作為試點省份開始實施這一改革。
5 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5月,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行動計劃》確定了10個方面的措施。
6 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環保目標完成情況報告
4月25 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要求,受國務院委托,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2015年度全國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作報告。今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每年聽取和審議國務院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將之作為每年例行開展的監督工作。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12月通報,目前全國已有18個省份的省級人民政府依法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做了此類報告。
12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7 《環境保護稅法》獲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
12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任務和“稅收法定原則”制定的我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以現行排污收費制度為基礎進行制度設計,以現行排污費收費標準為基礎設置稅額標準。
8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
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隨后,環境保護部發出通知,全面部署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要求做好與排污許可改革的銜接,到2017年底,鋼鐵、火電、水泥、煤炭等8個行業達標計劃實施取得明顯成效,到2020年底各類工業污染源持續保持達標排放。
12月2日至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有60個城市統一啟動預警響應。
9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首次聯合實施高級別預警應急聯動
入秋以來,多輪嚴重霧霾襲擊中國。按照環境保護部發布的影響范圍和預警提示信息,12月2日至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有60個城市統一啟動預警響應,首次實現了區域高級別、大范圍預警應急聯動。結果顯示:此次污染過程持續時間、發生嚴重污染級別城市數量均有明顯下降。
10 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
2016年是新環保法及其配套辦法實施的第二年。為提升全國環境執法隊伍規范執法意識和能力,9月至11月,環境保護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通過評比先進、樹立典型的方式,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工作氛圍。
2016年國際十大環境新聞
1 《巴黎協定》生效,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踏上新起點
歷經多輪談判,框定新形勢下全球氣候變化基本原則和基本方向的《巴黎協定》11月4日正式生效。協定明確各締約國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下,保持全球升溫控制在2℃以內的長期目標。11月7日~18日,在第22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積極促成有效機制的建立,確保《巴黎協定》的執行與落實。
2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啟動,G20杭州峰會通過行動計劃
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2016年1月1日正式啟動,確定了今后15年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有效落實議程,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一致通過了《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承諾將自身工作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一步銜接,努力消除貧困,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包容和可持續的未來。
5月23日~28日,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
3 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召開,UNEP換帥
5月23日~28日,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大會聚焦2030可持續發展環境目標落實和全球環境治理工作,173個國家的部長或高級代表參會。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首次以聯合國視角與世界分享中國生態文明理念。6月,埃里克·索爾海姆正式就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
4 《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又向前邁出一大步,全球限控氫氟碳化物
10月10日~14日,《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第28次締約方大會在盧旺達召開。全球197個國家達成歷史性決議,決定淘汰并限制使用制冷劑——氫氟碳化物(超級溫室氣體)。據此估算,到本世紀末,有望將使氫氟碳化物排放減少88%,可避免全球升溫0.5℃。
5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召開,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12月4日~17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及其涉及生物安全和遺傳資源獲取的兩個議定書締約方會議在墨西哥坎昆召開,12月2日~3日還召開高級別會議,統稱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全球196個締約方達成72項決議,通過《將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納入主流化以增進福祉的坎昆宣言》,決定建立有效制度框架、立法機制和管理體制,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為主流趨勢,增加人類福祉。會議宣布,中國獲得202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舉辦權,這將是中國首次主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
6月4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際刑警組織聯合發布報告《環境犯罪的崛起》。
6 環境犯罪行為增多,自然資源年損失以千億美元計
6月4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際刑警組織聯合發布報告《環境犯罪的崛起》,環境犯罪行為增多導致自然資源損失慘重,每年全球因非法捕撈、砍伐、采礦所流失的魚類、木材、黃金以及其他自然資源約910億~2580億美元。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新版《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7 瀕危物種再發預警,物種保護現狀喜憂參半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新版《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收錄的82954個物種中,28.9%正遭受滅絕的威脅。部分物種瀕危程度加重,全球僅存6種大型類人猿中4種都已被列入“極度瀕危”。好消息是,也有物種曾被歸為滅絕而又被重新發現。
4月30日,肯尼亞總統肯雅塔親自點火,公開焚燒了收繳的105噸象牙和1.35噸犀牛角。
8 肯尼亞焚燒上百噸象牙和犀牛角
4月30日,肯尼亞總統肯雅塔親自點火,公開焚燒了收繳的105噸象牙和1.35噸犀牛角,以顯示推動全球禁止象牙犀牛角貿易的決心。
9 超強厄爾尼諾影響全球氣候,極端天氣頻繁出現
5月,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結束,但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仍在持續。干旱、暴雨、洪澇等極端天氣在各地頻繁出現,全球平均氣溫再次打破同期記錄。
國際民航組織第39屆大會通過控制國際航空二氧化碳排放、全球基于市場措施(GMBM)的決議草案。
10 國際航空減排市場機制形成
10月6日,國際民航組織第39屆大會通過了控制國際航空二氧化碳排放、全球基于市場措施(GMBM)的決議草案,形成第一個全球性行業減排市場機制。(據中國環境報)
COPYRIGHT ? 2015 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技術支持:陜西環保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347號 陜ICP備15009596號-1